最近看一檔熱門的說唱綜藝節目,有個環節要求參賽者在規定時間內創作,然后進行說唱接力。
輪到第三組最后一位參賽者時,他突然說不唱了,還說前面的人演得很尬。
此話一出,連屏幕前的我都感受到一份不適合和尷尬,更別說是在場的人了。
我突然就想起一句話,“你的說話方式,會將你的一切隱秘宣布出來,將你的真面目揭示給全世界。”
你說什么樣的話,你就是什么樣的人。你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著你能抵達的高度。
借著看節目帶來的感觸,我總結三個說話容易讓人不舒服的點:

01.
千萬不要拿別人的痛處開玩笑
之前看麥家的《人生海海》,主人公的爺爺和老保長原本是交情不錯的朋友,兩人閑來無事就會一起喝酒聊天。
村里有個上校,他自學成軍醫,救人無數,在抗美援朝中還立過一等功,可是他肚子上有一塊女漢奸留下的刺字。
這讓他感到恥辱,寧愿被誤會成太監,也不愿被人知道此事。
老保長知道上校的秘密,不僅沒保護上校,還在村子里到處說,上校就是太監。
爺爺勸老保長不要這么做,而老保長依舊死性不改。
后來老保長還說上校和主人公的爸爸關系很好,好到讓周圍的人懷疑他們的關系。
這一點觸碰到了爺爺的底線,爺爺也因此和老保長決裂。
再好的朋友,說話一定要有分寸,不要越過別人的底線。
拿別人的痛處開玩笑,就好像往人家的傷口撒鹽一樣,讓人難堪又難受。
有時,一個簡單的玩笑,放在別人的心里,可能是一輩子的傷痛。
朋友之間的相互了解,目的不是讓彼此互相揭短和傷害,而是互相安慰和保護。

02.
道德綁架他人
之前在微博里看過一個視頻,男孩精心地準備了一場求婚,就為了和前任復合。
那個姑娘在這之前并不知道男孩策劃的求婚,當她來到現場時,一臉的尷尬和錯愕。
面對男孩的單膝下跪、鮮花和戒指,她連連退步,最后轉身離開了。
彈幕里有不少評論都在說,女孩太過狠心絕情,好像男孩都做到這種地步了,女孩不給機會實在說不過去。
在幾乎一面倒的評論里,我關注到一條特別溫柔的評論:
“你們只看到女孩此刻的絕情,卻不知在和男孩分手前,她被傷了多少次心。一定是傷透了心,才再也不想回頭了吧。”
是啊,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在不了解事情真相,別隨意去評判他人言行的好壞,不要一味地用自己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去要求別人。
仔細想想,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道德綁架”了,“你是我的朋友,你怎么可以不幫我?”“同是辦公室的人,你不會連幫忙打印個文件都不肯吧?”“你再不給你爸媽買保險,你就是不孝子”……
每次聽到這樣的話,似乎你不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就會變成一個壞人。
可是這個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理所當然,以道德之名到處綁架他人,往往會“好心辦壞事”,在不經意間變成語言的另一種惡,讓人只想盡早遠離。

03.
喜歡潑別人冷水
去年表姐相親時遇到一個不錯的對象,可是談了幾個月后就不了了之了。我很好奇,便去問表姐原因。
表姐發來大段文字說,“我是一個很愛關注日常瑣碎的人,生活中遇到一些有意思的或想要吐槽的,都會想要跟他分享的欲望。可是他給我的回應,太讓人掃興了。”
“我買到幾個實惠的東西發給他看,他會說,便宜沒好貨。我拿到駕駛證了很開心,他卻說,沒有車,拿到證也沒用。我約他周末去爬山,他說爬山那么累,有什么好玩的?”
“和他在一起,太不快樂了,我感覺自己的分享很無趣,很多余。我要找的是一個可以分享生活樂趣的人,而不是一個喜歡潑我冷水,讓我失去表達欲的人。”
的確啊,無論是你興高采烈地分享某個東西,還是你興致勃勃地想去做某件事,被這盆語言的冷水澆下來,你就興意闌珊了。
無論是朋友還是戀人,都要學會相互尊重,相互認可。對別人的歡樂感同身受,對別人的苦難不忘將心比心。
如果總是以自己為中心去指點別人的人生,只會把身邊人越推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