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消費中,“鬼秤”不僅侵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破壞市場公平交易秩序。盡管多年來持續治理,可“鬼秤”仍時不時冒頭,尤其是那些經過隱蔽改裝作弊的電子計價秤,讓消費者防不勝防。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再次出手,修訂出臺《集貿市場計量監督管理辦法》,進一步深化電子計價秤市場秩序綜合整治,壓實集貿市場主辦方主體責任。該辦法將于2025年3月1日起施行,為打擊“鬼秤”、凈化市場環境提供了更完善的制度保障,可謂正當其時。
遠程遙控、一鍵作弊、一鍵還原……“鬼秤”之所以屢禁不止,一方面是其作弊手段越發隱蔽,增加了監管的難度;另一方面,也存在集市主辦者不能盡責,讓違規商家心存僥幸。新規直擊這些痛點,明確要求集市主辦者建立集市計量管理制度并組織實施,與經營者簽訂入場經營協議,清晰界定雙方權利義務以及違約責任,從源頭上給經營者戴上“緊箍咒”,再不能置身事外。
同時,新規明確,集市主辦者應當配備用于公平復核的計量器具,并放置在顯著便捷位置,方便消費者隨時復核重量。鼓勵建立紅黃牌警示制度,將計量違法行為公示,對拒不整改的經營者可追究違約責任直至清退出集市。這些舉措為集市主辦者提供了更加明確且有力的管理依據,增強了交易的透明度和消費者的信任感。
對于商家,明確其不得使用具有作弊功能的計量器具,一旦利用這類器具構成欺詐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退一賠三”的規定。以往,對使用“鬼秤”者,處罰力度過輕,罰款相較于違法所得不過是“九牛一毛”。如今“退一賠三”的規定,切實提高了違法成本,形成對不法商家的有效威懾。
“小計量”里有“大民生”。整治“鬼秤”,關乎每一位消費者的切身利益,關乎整個市場環境的誠信與公正。高懸監管利劍,發揮法律威力,終能令“鬼秤”無處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