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騎著自行車賣香油到享譽全國的“辣椒大王”,郭培正一直把幫助更多人的理想放在心上,并從膠州延伸到了新疆——
讓“火紅”的事業帶富鄉里惠及西部
提起郭培正,熟悉的人這樣概括他的經歷——從“賣油郎”轉變成“辣椒王”。這兩個稱呼,概括了他主要的從業經歷。
當然,他還是一名退役軍人,是一名公益人士,是在新疆完成造血式扶貧的先進典型。
今年75歲的郭培正,為膠州本地的學校、貧困學生累計捐款捐物已達500多萬元。在新疆、吉林、遼寧、內蒙古、甘肅、四川及山東等七省區建立辣椒種植示范基地,解決了80多萬人就業,每年可為農民增收48億元,實現了當地農民增收和企業發展的雙贏。
1946年,郭培正出生于膠州市膠北鎮前的柏蘭村。當時,柏蘭村是出了名的貧困村。1969年退伍后,他回村擔任了村干部,暗下決心,要帶領著眾鄉親擺脫貧窮,過上好日子。
1978年改革開放后,郭培正抓住時代機遇,在村里的三間破爛香油作坊里開始了創業歷程。當時生產條件差,人力、物力也短缺。他反復做妻子的工作,變賣了家里的豬、羊和部分口糧,把多年來省吃儉用攢下來的積蓄全拿出來,湊了不到2000元,作為改善生產設備的本錢。
設備改善了,產品沒銷路怎么辦?郭培正就走街串巷闖市場,不管路途多么遠,抑或風吹雨打,每天一大早都會騎上自行車,帶上兩桶油,到當時膠縣城最繁華的沙灘南崖趕大集,每天往返百余里路,風雨無阻。由于產品質量好,童叟無欺,慢慢打開了銷路。
此后,郭培正以香油作坊為依托,經過40多年的拼搏創業,發展成以芝麻、辣椒為主要原料的現代化大型農副產品加工企業。
富裕起來之后,他開始回報故鄉。據不完全統計,郭培正累計安置下崗工人300余人,退伍軍人60余人,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600余人,還積極參與慈善事業。2008年,他拿出20萬元幫助膠州市膠北小學修繕了校舍,改善辦校環境。他說,“公司上規模耽誤一年沒什么,可是孩子們耽誤了一年可能就會影響他們一輩子”。
郭培正回報故鄉是這么做的,在做好扶貧工作時也是這么做的。

郭培正在辣椒生產線前。劉 萍 攝
2017年,郭培正隨膠州市相關部門赴新疆和田地區考察市場,當即決定與策勒鄉結成對子,跟當地農民結親戚,為他們提供辣椒種子和種植辣椒的技術,帶領他們共同致富。
通過試種對比的方式,郭培正因地制宜打造新疆地區“企業+兵團+農戶”模式,僅兩年時間,就為當地帶來直接經濟效益8億元。
在做好慈善活動和公益事業的同時,郭培正對企業的社會責任有著更加深刻和獨到的理解。“今年正值建黨百年,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更要發揮余熱,繼續耕耘,為國家、社會做更多貢獻?!惫嗾f。
黨員檔案
郭培正,生于1946年8月,201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F為全國辣椒協會副主席、膠州市辣椒協會黨委書記。先后被授予“山東省勞動模范”“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青島市優秀鄉鎮企業家”“農民工創業帶頭人”“2008中國企業創新優秀人物”等榮譽稱號。(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 萍)
責任編輯:孫源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