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十一”激戰正酣,線上各大電商平臺使出了十八般武藝,線下實體商家也推出了形式多樣的優惠活動。伴隨“收貨”的喜悅,隨之而來的“后遺癥”逐漸顯現,退款難、虛假發貨、物流信息不更新、售后服務不及時、活動保價不處理等問題頻發。
在電商平臺和商家推出的商品預售、官方立減、限時秒殺、消費滿減、定金預付等各種促銷手段中,復雜難懂的滿減規則最令消費者頭疼,還有商家玩起“先漲后降”的價格套路。部分消費者發現自己熬夜搶購的商品比平時的價格還高,卻在申請商品保價時被商家以“優惠券、贈品等活動不在保價范圍內”為由拒絕退還差價,一些商家還對退換貨的條件、時間、方式等加以限制,導致消費者難以行使正當的退換貨權利。
“雙十一”的服務戰才剛剛開始,如何保障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避免留下這些“后遺癥”,是商家必上的一課。經營者應少一些套路,多一些服務,增強守法經營意識,強化售后服務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包括退換貨政策、商品維修、投訴處理等環節,確保消費者的正當訴求得到及時、滿意地解決。
相關部門也應加大監管力度,為消費者保駕護航。例如,蘇州市場監管部門聚焦往年“雙十一”期間投訴較多的問題和商家,提前謀劃,上門走訪相關企業,引導企業自查自改。青島部分區市也發布了“雙十一”消費提示,引導消費者科學理性消費。建議有關部門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及時登記、流轉、處理投訴,切實解決消費者退換貨、配送服務、價格保障等痛點問題;采取線上巡檢、實地核查、電子數據監測等方式,抽檢轄區內的商家服務情況,公布“紅黑榜”。此外,公安部門可在“雙十一”期間加強電信反詐宣傳,防止不法分子以平臺退貨退款名義實施詐騙,提醒消費者保護好自己的“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