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七歲那年父母間的一次嚴肅談話,陳雅青或許會在美國西岸長大,青島,只是太平洋彼岸的中國、她出生的城市的名字。而現在,她的夢想離不開這座城市,正依托一方水土開辟新方向——創制地方特色的系列文創產品。
20年前的那次談話,母親告訴父親,女兒已經不再說中文了。在雅青父母看來,此事非同小可,他們不能允許自己的孩子迷失在加州無憂陽光下,變成只懂沖浪、派對,被“TOO OPEN”的西岸文化影響的小孩。她不應忘記自己的歸屬,所以必須馬上回國,接受傳統文化熏陶下的中式教育……
若干年后,中文流利到背得出“四書”、青島話依然地道的陳雅青從美國久負盛名的老牌文理學院莎拉·勞倫斯學院(SLC)畢業,等她再度回到中國時,已經擁有了在美國花旗銀行從事藝術品投資項目管理的職業經驗,以及在清華美院繼續學習深造的履歷。

陳雅青
三年前,身在北京的她決意擁有自己的事業。而這份事業夢想,一如父母在她七歲那年的那次嚴肅的堅持,最終讓她帶著對一方水土的眷念和關照,再度回到擁有絕對歸屬感的家園。這一次,陳雅青是以美妝設計師的身份歸來的。她在北京從事品牌孵化的公司與青島的一家原創設計機構合作,要為城市定制地方特色的化妝品類文創。
說到歸屬感,雅青對青島可謂情有獨鐘。回國上學后,每年寒暑假她都會去美國,而那時讓她覺得特別驕傲的一件事,就是跟曾經的老外發小們分享青島特產。那些甜曬的魚干、蝦干,特別是皮皮蝦干,成了不同文化的小伙伴之間增進“國際情感交流”的最佳“禮物”。城市IP、地方特色文創的種子,大約從那時起就在雅青的腦海里若隱若現了。
“地方特色+文創+化妝品”的創意緣起,就來自她小時候青島生活的親身體驗,那時家里的自來水取自嶗山地下山泉,她清楚地記得,自己和妹妹洗頭發不用護發素,頭發照樣順滑光亮。“呈弱堿性特質的嶗山水養人,提取它用作護膚品原料,效果一定出人意料……”雅青團隊的專業研發嘗試也“驚動”了嶗山區的政府相關部門,一不小心,這款山泉特色的化妝品便有了“嶗山文創”的官方鈐印。
用地方特色風物創造文創美物,并以此創立自己的品牌,這個夢想真的由來已久。在美國紐約,雅青常去聯合廣場所在的街區,那里聚集著眾多和她一樣擁有自創品牌夢想的美國年輕人,他們的產品設計大都與紐約這座國際大都會的城市特色相關,豐富而有趣。她還發現:這些文化創意產品與國內的很多文創紀念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實用和品質。“既好用,又有漂亮巧妙的設計主題和鮮明的文化特色。相較之下,我們欠缺得太多了。”
原本上個月,有幾場面向青島大學生的文創推介活動已經提上了日程,但因為疫情原因而推遲了。雅青說,舉行發布活動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讓更多的年輕人能夠聚集起來,參與到產品設計研發中來。“現在對于我們而言,從0到1的建設已經完成了,而從1到10、內外兼修的品質提升正待展開,需要更多年輕人的創意力量聚集起來,共同來尋找靈感,注入更多新鮮的青島特色。”
一款以嶗山綠茶提取物作為主要成分的化妝品文創的開發,也已經提上日程,這次回青,雅青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對接有品質的綠茶供應商。對于品質的要求類似于某種強迫癥,實在是雅青不能忽略的關節。之前的一款面膜,從金蠶絲的面膜布到進口原液,再到為了環保而選用的一種成本更高的纖維原材料,無不彰顯不容辯駁的品質。相信青島人的那一份實在和真誠的稟賦從未走遠,像她自己說的那樣,做產品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心和亮點。她同時都做到了。
疫情改變了雅青固有的緊張的工作節奏,她終于找到不得不慢下來的借口,而慢下來之后的她又有了更多的思考和頓悟。她去看了故宮的蘇軾大展,千古名士自貶謫之地寫給家人的信札,令她感佩不已。蘇軾在信中記下自創的數種生蠔的吃法,并讓家人莫要外傳,以免他人為此遠來爭食……“那是怎樣的豪放疏狂,才能有如此胸襟,不受環境的影響,在復雜的情勢中堅守本心。”
雅青希望自己也能如此,懷抱佛教中所言的好的“發心”,準備好迎接人生中不可預知的驚喜和改變。她相信在她為家鄉量身定制禮物的同時,也在從中收獲成長所給予自己的生命的禮物。在這一方水土,她還有漫長的人生來創造美物和更多普通人的美好生活。(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魏)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