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別出心裁的主題文藝匯演、一堂發人深省的思政育人大課、一次活靈活現的美育實踐課堂、一場凝聚人心的“青春嘉年華”。2020年12月底,青島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以經管的名義筑夢百年”主題文藝匯演暨2021年新年聯歡晚會圓滿落幕,這是一場極具文化浸潤的價值匯聚“大花園”。
2020年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一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有太多劃時代意義的關鍵詞,新冠疫情撲面而來、決勝脫貧攻堅舉世矚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民族團結大發展深入人心...面對時代主旋律,青年大學生對它們的理解是什么?我們是否能將寶貴精神財富凝練為時代育人元素?這是身為育人工作者需要深度思考的價值課題。青島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別出心裁,在思政育人元素與文藝匯演當中搭建一座溝通的橋梁,烘托青年主人翁意識,構建新時代思政育人的鮮明風景線。
《山河無恙在我胸》:講述全民抗疫的青年愛國擔當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堅定信心、科學防治、精準施策,高度體現出國家重心與民心所向緊密相連,大國使命與小家擔當戮力同心。青年作為全民全面戰疫的親歷者、體驗者,深刻體驗到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引領下的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效率,在價值引領與思政教育中也更具有贊同度與認同感。
在晚會現場,經管學子將“白衣天使”、“外賣小哥”、“快遞小哥”、“基層工作者”的形象搬上舞臺,以手語操和歌曲的方式,致敬我們英雄的祖國、英雄的時代、英雄的人民。
一樁樁故事感人肺腑、一幅幅畫面躍然腦海、一句句歌詞動人至深,舞臺上的歌伴舞讓全體青年學子心連心,共同構筑中華民族的磅礴偉力,彰顯出思政育人的火花,真正打動青年學子的心坎,強化團結一心的精神之魂。
《一個民族都不能少》:譜寫決勝脫貧攻堅的民族篇章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黨和國家從未忽視祖國領土的每一角落。東西部扶貧協作、網絡化新型扶貧、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在助力少數民族地區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全國上下同少數民族同胞團結一致、志智雙扶、實干苦干、生態扶貧,積極譜寫了決勝脫貧攻堅的民族篇章。
青島科技大學歷來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學生的綜合發展,并打造“青稞懷里、石榴花開”亮點工程,“各民族學生要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助力科大新發展,同心共筑中國夢。”經管學院響應學校號召,依托學院暖心愿志愿服務團隊、“希望小屋”志愿服務工程等主體,向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捐衣捐物、奉獻愛心,積極探索少數民族“育人+自育”的雙向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經管學院聚力于夯實民族共同體意識,發揮少數民族同學的優勢,組建少數民族藝術團,集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畬族少數民族同學于一體,構建民族文化“大花園”。在晚會的舞臺上,少數民族藝術團成員載歌載舞,營造一場碩果累累、喜氣洋洋的熱鬧景象,以幸福的姿態禮贊偉大祖國脫貧攻堅好政策,以豐收的景象獻禮脫貧攻堅偉大成果,以點帶面反映了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如期實現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美好畫卷。
《一葷一素》:厚植企盼國泰民安的家國情懷
“一張小方桌 有一葷一素”、“一雙手讓這時光有了溫度”。
舞臺上一方圓桌后,忙碌的是盼兒歸家的母親的身影;熒幕上播放著的,是遠在家鄉牽腸掛肚的母親的笑臉;身影與笑臉背后,是家之港灣溫馨的畫面;萬家燈火之外,是護佑國泰民安的盛世家園。縱觀疫情阻擊戰、脫貧攻堅戰,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主心骨”,是我們強大的祖國。沒有國泰民安的家園,談何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用鮮活的語言、喜聞樂見的方式,將家國情懷、使命擔當貫徹思政育人第一線,是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所在,使命使然。當代青年學子將家國理念、時代責任銘記于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使命召喚,更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形勢下的必然選擇。
《以經管的名義筑夢百年》:高擎青春正能量的信念風帆
“把育人融入故事、用故事講清道理、以道理贏得認同”是經管學院立德樹人的重要工作方針,是高擎政治信仰風帆的關鍵手段。經管學院注重“五育并舉”的人才培養體系,著力發揮“美育”在人才培養中的獨特優勢,充分發揮情景課堂、藝術舞臺、文藝作品的育人功能,集觀賞性、教育性、凝聚性于一體,讓廣大青年學子融入其中,擴大教育效果,深化育人實效。
在全國上下凝心聚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際,經管學院以“小舞臺”觀照“大時代”,大力倡導時代價值、青春動能和文化之力,在“講好中國故事”、“唱響中國聲音”之余,充分發揮文藝作品凝聚人心、增強共鳴的作用,鑄牢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文化精神之魂,讓思政育人成為弘揚時代主題、折射社會發展的有益鏡鑒。(文/張鳴 通訊員/王煒炎)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