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求來源
12345·青訴即辦
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
黨報熱線82863300
■話題熱度 ★★★★★
因為房型多樣、入住便捷、富有特色,民宿已成為人們聚會、團建、旅游時的熱門住宿選擇。面對商機,許多經營者將居民小區里的閑置住宅改造成民宿對外納客。有市民向黨報熱線投訴,小區里的民宿沒有辦理任何手續或備案,更沒有征得利害關系業主的同意就開門做起了生意,不僅擾亂了其他業主的正常生活,也存在治安和消防隱患。記者調查發現,民宿網約平臺準入門檻低,部門監管存在盲區,小區民宿行業亟需規范管理。
現象
民宅變民宿 居民意見大
嶗山區蔚藍海岸小區與地鐵站相距百余米,與石老人海水浴場僅一路之隔。因為周邊交通便利、環境優美,這里的民宿受到追捧,但也給居住于此的居民帶來了不少煩惱。業主周先生向本報反映,近年來,小區里陸續出現了20多家民宿,擾亂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據周先生介紹,從去年4月開始,他家樓上便經常傳出各種噪音,有時一大群人高聲唱歌,持續到午夜,讓人無法入睡;有時凌晨會傳出拖動行李箱的聲音,讓人從睡夢中驚醒。這一切都源于樓上住宅變成對外經營的民宿。
“我將民宿擾民的問題反映至物業后,保安會上門勸阻。一般來說,游客會有所收斂,但專門來此團建、聚會的客人往往只是口頭應付幾句,待保安走后依然我行我素。”周先生說,民宿對居民的影響不止于噪音,還存在安全隱患。比如,小區民宿普遍采用自助入住模式,實際經營者并不核查入住人員的身份和人數,而是直接提供門鎖密碼,游客自行入住,就會出現“一人預訂、多人入住”“張三預訂、李四入住”等亂象。對于何人入住、在房間內干什么,民宿實際經營者、房東、民宿網約平臺、相關管理部門均不知情。
記者近日來到蔚藍海岸小區,在居民指引下探訪了多家民宿。這些民宿的入戶門上安裝了密碼鎖,外觀上沒有任何民宿標識。樓內張貼了物業告示,提醒房客不要擾民,注意用火、用氣安全。
有受訪居民表示,流動人員增多造成電梯、門禁等公共設施的額外負荷,而運行和維修成本由全體業主共同承擔,有失公平。此外,小區民宿一般沒有配備旅館標準的防火設施和自動報警系統,消防安全難以保障。
記者了解到,小區里的民宿主要通過民宿網約平臺攬客。記者在美團民宿微信小程序上輸入蔚藍海岸小區,共檢索到20余個民宿房源。一套標注“步行200米海灘、3室3床”的房源顯示,已累計接待791人。一套標注“看海、200平大四居”的房源顯示,可供10人居住,報價為每晚760元,客廳內有兒童設施、麻將桌,支持團建會議。在該房源的評論區,有人曬出了在屋內舉行生日聚會和團建的照片。關于入住方式,平臺顯示“全程自助辦理入住,無須與房東接觸,密碼鑰匙將在入住當天由房東提供”。關于入住人登記,客人下單時自行填報身份信息,即使預訂的是多人套間,填報1人信息便能完成登記。
民宿擾民的問題同樣困擾著市南區魯商首府小區的居民。記者從小區業委會了解到,業主微信群里經常收到民宿擾民的投訴,小區物業摸排的數據顯示,小區去年有24戶民宿,今年增加到了30余戶,而這些民宿都未辦理合法手續。
全國民宿網約平臺眾多,頭部平臺有美團民宿、途家民宿、木鳥民宿、幾何民宿等。記者在美團民宿上檢索到我市的民宿房源信息近5000條,大都集中在沿海一線、景區、商圈、交通樞紐周邊區域,涵蓋了各個區市,并且大部分民宿位于居民樓內。在木鳥民宿網上,我市民宿房源信息共有69727條,其中39081條標注為小區住宅。
探因
準入門檻低 監管有盲區
記者調查發現,利用居民住宅經營民宿的門檻很低。經營者可以通過民宿網約平臺和自媒體社交平臺推銷房源并獲得訂單。其中,個人利用民宿網約平臺發布房源程序簡單,不需要提供經營性證照,也無須平臺方現場查驗,只需提交房產證明或租賃合同便可發布房源信息。
以美團民宿為例,房東分為個人房東和企業房東。注冊企業房東時,需要提供包含酒店管理或住宿的營業執照、法人身份證、企業銀行卡。而注冊個人房東時,僅需完成實名認證并綁定個人銀行卡即可,不需要提供營業執照。上傳房源信息時,個人房東和企業房東僅需提交房產證或租賃合同或該房屋生活繳費記錄單中的任一項。換言之,房屋產權人、房屋承租人都可以上傳房源。對于房源類型,平臺表示,民宿對房屋類型沒有固定要求,房屋應閑置且整潔,具備基礎住宿條件。因此,有不少職業“二房東”專門在地段好的小區租賃多處民宅經營民宿。
在途家民宿,“掃臉”便可注冊為個人房東。上傳房源信息時,個人房東和企業房東均需要提供房產證或租賃合同及出租人、承租人的相關信息。
通過自媒體社交平臺發布房源信息更無任何限制。記者在小紅書、抖音等自媒體社交平臺上檢索到大量小區民宿信息,而這些發布者和房源信息甚至無須經過發布平臺審核、備案。
除了準入門檻低,小區民宿還處于監管盲區。
“我曾向多個職能部門反映蔚藍海岸小區民宿擾民問題和相關隱患,但沒有哪個部門表示負責小區民宿的管理。”周先生說,他希望警方出面治理擾民的小區民宿,警方調查后告訴他,他家樓上民宿屬于無證經營,這樣的無證民宿在該小區共有23處,應由市場監管部門取締。他將問題反映至市場監管部門,但該部門表示,小區民宿是日租房,屬于出租房,應該歸住建部門管理。而住建部門表示,他們管理的是長租房,而小區民宿屬于日租形式,不在他們的管理范圍內。
小區民宿究竟由哪個部門負責監管?
依據部門現有職能,行政審批部門負責為民宿辦理營業執照。而根據《民法典》及《山東省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管理辦法》,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在辦理營業執照時,申請人除需提交房屋產權證明、購房合同、租賃合同等合法使用證明外,還應提交有利害關系業主(本棟建筑物內的全部業主)一致同意的有關證明材料。此外,民宿的合法開辦還需要到其他部門辦理特種行業許可證、衛生許可證、稅務登記證、消防檢查合格意見書等一系列資質。
公安部門負責民宿內流動人員的管理和出租屋登記備案。去年12月,青島市公安局實施了《青島市網絡預約住宿房屋信息登記管理辦法》,規范了網絡預約住宿房屋平臺、房屋經營者、服務提供者以及入住人員、來訪人員有關住宿登記的內容。但有受訪片警坦言,小區民宿隱蔽性強,普遍沒有辦理營業執照等正規手續,而且公安部門和民宿網約平臺方尚未實現信息共享,難以全面巡查轄區內民宿情況。即使發現經營者未按規定報送入住人員相關信息,根據相關法規,僅能處200元至500元的罰款。
此外,文旅部門負責星級旅游民宿(證照齊全且滿足相關條件,達到相關評級的民宿)的行業管理;住建部門負責長租房的租賃管理;市場監管部門負責調解消費糾紛。
有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小區住宅改民宿需要有利害關系業主的一致同意,但現實中小區民宿隱蔽性強、網約平臺上線門檻低、監管部門不明確,使得小區民宿游走在“灰色地帶”。
建議
出臺地方法規 建立共管機制
去年12月,我市出臺《關于推動青島市旅游住宿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提出通過獎勵等諸多措施,打造精品旅游民宿,支持本土特色旅游民宿通過品牌輸出、連鎖經營等方式做優做精。這對于旅游民宿行業的規范化、協同化發展是重大利好。與此同時,數量眾多的小區民宿亟需規范引導。
“青島市應當盡快出臺全面規范民宿行業的地方法規,為民宿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法治保障。”青島市人大代表、山東文康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張寧建議,要明確規定民宿行業的準入條件、開辦程序、經營規范、監管主體、管理機制、法律責任等,建立民宿行業全鏈條安全監管機制,防止漏管失控,讓民宿業主和行業主管部門都有規可依。北京市、日照市出臺的相關辦法可資借鑒。
2020年12月,北京市住建、公安、網信、文旅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規范管理短租住房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規定規劃用途為住宅的小區民宿應當符合本小區的管理公約。無管理規約的應當取得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委員會書面同意或取得本棟樓內其他業主的書面同意。在職責分工上,《通知》要求,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應加強對本轄區內短租住房的監督、巡查,發現違規經營短租住房的,應當及時組織屬地公安、住建、文旅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聯合執法。日照市今年2月發布了《日照市日租房管理服務指導意見(試行)》,明確了各部門的職責分工,建立了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相關部門單位負責同志為成員的聯席會議制度,以及“屬地政府統籌、住建牽頭、條塊結合、職能部門各負其責”的工作機制。
“只有多方發力,不斷完善線上、線下監管體系,民宿行業才能健康發展。”青島市政協委員邢潔建議,公安部門通過技術手段加強民宿備案和房客登記管理,實現民宿網約平臺房源信息、入住信息同步推送,通過智能門禁系統掌握實際入住人數;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民宿網約平臺的監管,民宿網約平臺應承擔審核職責,完備房源上線條件,要求小區民宿經營者提交經營資質、有利害關系業主同意證明等材料,把好第一道關;經營民宿的個人房東可以加盟一些專業運營民宿品牌的實力企業,通過規范化、專業化的管理提升民宿品質,減少擾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