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平臺上,經常可以看到各類“代辦證件”的廣告,宣稱“無需考試”“真實可查”“貨到付款”“正規渠道辦理”。這些看似便捷、貼心的代辦服務,背后可能隱藏著虛假證件的陷阱和巨大的法律風險。
近日,有市民向12345·青訴即辦和黨報熱線82863300反映,通過線上能輕易買到假的農機證、居住證、健康證,網絡平臺上有商家堂而皇之地發布、交易假證,成為證件制假售假的溫床。
免考速辦農機證
可能是無效證件
“無需到場考試,5天至7天快速下證,全國通用,網上可查,貨到付款。”這樣極具誘惑力的農機駕駛證代辦廣告在抖音等社交平臺上頻頻出現。為探究真相,記者以辦證者的身份聯系了一家標注為河南某信息咨詢、教育咨詢公司的代辦機構。
對方工作人員十分熱情,在得知記者需要辦理拖拉機駕駛證后,立即介紹起他們的“優勢”服務:“我們這邊辦理拖拉機駕駛證只需要600元,不需要您本人過來考試,有專人代考,一周左右就能下證,支持貨到付款。您只需要把身份證正反面照片和本人上半身照片發給我們,就可以安排報名了。”當記者詢問證件的有效性和年審問題時,對方信誓旦旦地說:“我們辦的證件都是正規、真實、有效的,全國通用,在手機上就能直接查詢,可驗證后再付款。拖拉機駕駛證不需要年審,6年換一次證,換證時您帶上體檢報告就能換,非常方便。”
隨后,記者又在小紅書上聯系到另一家農機駕駛證代辦機構,對方報價1500元,同樣承諾一周出證、全國通用,并表示證件可在“農機局”查詢,所需材料同樣僅為身份證正反面照片和本人半身照,無需本人到場考試。
為進一步核實這些證件的真實性,記者咨詢了平度市農業農村局農機監理所。工作人員表示,近期,在農機業務辦理過程中,已發現多起涉及農機駕駛證的異常情況。部分人員所持蓋有“河南省xx市xx縣農業機械管理局”印章的農機駕駛證,經核實均為不符合規定的無效證件。
根據正規的農機駕駛證辦理流程,申請人需到市農機安全監理服務大廳提出申請,填寫《駕駛證申請表》,并提交個人身份證明、身體條件證明。經有資質的社會培訓機構培訓合格后,申請人參加農機監理機構組織的考試,考試合格的,核發相應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證。
顯然,網上這些代辦機構宣稱的“免考代辦”不符合規定程序,使用這些虛假農機駕駛證還將承擔巨大的法律風險。《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規定,偽造、變造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證和牌照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收繳證書和牌照,對違法行為人予以批評教育,并處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如果操作人員使用無效證件操作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根據條例規定將被處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相關操作證件將被吊銷。
騎手持假健康證送餐
食品安全難保證
山東省《關于餐飲質量安全提升工程的實施意見》要求,送餐人員保持個人衛生并持有健康證明。有外賣從業者爆料,部分騎手未經體檢,而是在線上或線下購買假健康證,食品安全難保證。
今年5月,市民杜先生入職位于市北區臺東街道的一處外賣站點。經短期試用,站點負責人告知他需辦理健康證,并向他推薦了一家類似照相館的門店。支付30元錢并提供半身照、姓名、年齡后,不出半天,杜先生拿到了健康證。“沒體檢就辦出健康證,證件還能通過平臺審核。”已辭職的杜先生說。
據了解,健康證用來證明從業者無痢疾、傷寒、活動期肺結核、皮膚病等傳染性疾病。辦證所需的體檢項目包括體格檢查、靜脈采血、甲肝檢測、戊肝檢測、大便常規、大便細菌培養和鑒定、胸片等。從業者體檢合格,持證上崗,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從業人員和服務對象的健康。
近日,記者在李滄區九水東路遇到等待取餐的眾包騎手小胡。他透露,入行8年,從未在任何醫療機構體檢、辦證。采訪中,他展示了在某平臺過審的假健康證。“網絡平臺有不少商家制售假健康證,價格不一,但不影響審核。”小胡稱。
按照小胡的說法,記者在咸魚App搜索“健康”。頁面顯示,全國各地的多個商家在制售健康證。一商家表示,無需體檢,證件可通過美團眾包、蜂鳥眾包等平臺審核,審核不過立即退費。記者向某商家支付了14.9元,并提供了身份證號、個人照片、姓名等個人信息。約1小時后,商家給記者發送了健康證圖片。該證順利通過美團眾包、蜂鳥眾包客戶端審核。
兩天直出居住證
“快捷服務”藏隱患
在58同城上,有些商戶聲稱可以快速辦理居住證,解決異地就醫等急需使用居住證的難題。記者聯系到其中一家商戶,對方表示只需提供相關個人信息,繳納一定費用,就能在短時間內辦好居住證。
隨后,記者在小紅書上也發現了一則代辦居住證的信息。對方表示:“只需要提供手機號和身份證號,兩天就能直出居住證,費用200元。”當記者詢問是否需要居住證明材料時,對方不耐煩地說:“不用那么麻煩,我們有特殊渠道,保證能辦下來。”
正規的居住證辦理流程是怎樣的?以“愛山東”平臺的全程網辦為例,申請人需要提供居民身份證、居住證明材料以及其他相關材料,法定辦理時限為10個工作日。居住證明材料是證明申請人在當地實際居住的重要依據,缺少這一關鍵材料,所辦理的居住證顯然不符合法定要求。
居住證作為異地居住人員享受當地公共服務和便利的重要憑證,在異地就醫等諸多場景中有著重要作用。這些通過非正規渠道“速辦”的居住證,其真實性和有效性存在極大疑問。根據《居住證暫行條例》,一旦被查實是虛假證件,不僅無法正常使用,申請人還可能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調查
平臺缺乏監管,審核流于形式
2021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其中規定,網絡交易平臺經營者應當對平臺內經營者及其發布的商品或者服務信息建立檢查監控制度。網絡交易平臺經營者發現平臺內的商品或者服務信息有違反市場監督管理法律、法規、規章,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違背公序良俗的,應當依法采取必要的處置措施。
記者調查發現,網絡平臺監管普遍缺失,大量違規服務被發布在平臺上。以制售假證為例,某二手交易App顯示,制售假健康證的商家超過千家。為逃避平臺檢查監控,有商家在頁面內將“健康證”簡寫為“JKZ”“眾包JK證”“健KZ”,用“小美”“小鳥”代替美團、蜂鳥等平臺的官方名稱。
短視頻平臺同樣存在監管漏洞。記者在某短視頻客戶端搜索“農機駕駛證辦理”時,雖首頁顯示正規辦證流程,但下滑頁面后,大量違規代辦信息隨即浮現。一博主在視頻中直接打出 “農機證辦理,前期沒有任何費用,下證付米(錢),不來人” 的字幕,并在評論區宣稱“全網可查”。但也有博主發布視頻,吐槽自己花錢辦理的農機駕駛證實為假證,揭露代辦騙局。多種相互矛盾的信息混雜呈現,讓用戶難以辨別真偽。
“從事證件代辦的機構五花八門,既有打著信息咨詢公司、教育公司旗號的機構,也有聲稱‘有特殊渠道’的個人。”一位業內人士透露,這些主體大多缺乏合法資質,卻通過網絡平臺大肆宣傳“免考速辦”“全國通用”等虛假信息。他們精準抓住申請人圖省事、貪便宜、急于領證的心理,以低價、快速為誘餌,吸引大量人員“入坑”。
除了線上監管存在漏洞,外賣平臺對健康證的審核也流于形式。市場監管部門一位工作人員透露,外賣平臺審核健康證基本“走過場”,審核人員完全不具備審查健康證真偽的能力。相關部門尚未建立健康證信息查詢系統,信息不能共享,查處假健康證存在難度。該工作人員還表示,制假者通過網絡接單、交易,交易痕跡難追蹤。部分商家還借助加密軟件與客戶溝通,增加了執法部門發現線索、鎖定制假源頭的難度。
建議
協同共治,規范證件管理
整治代辦、偽造假證亂象,需要部門、網絡平臺、社會公眾等多方發力,采取有效措施,維護正常的證件管理秩序和社會公平正義。
“制售假證涉嫌違法,使用假證也可能受罰。一旦買方因為假證造成不良后果,證件買賣雙方都要承擔法律責任。”山東東潤律師事務所律師趙景浩提醒,全社會應形成對制售假證的“零容忍”態度,相關部門依法嚴懲制假售假行為,并通過多種渠道向社會公布典型案例,起到警示作用。
要規范網絡平臺管理,清理虛假廣告信息。趙景浩認為,網絡平臺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按照《辦法》要求加強對平臺上信息的審核和監管,嚴格審查代辦證件的廣告信息,及時清理和下架虛假廣告。“平臺應培訓審核人員,及時掌握平臺商戶的黑話及違法信息詞匯的縮寫,進一步從信息源頭管控虛假代辦廣告。”趙景浩建議,各網絡平臺還要建立違規賬號處理機制,嚴肅處理發布虛假證件代辦信息的賬號,情節嚴重的予以封號,或向公安機關移送相關違法線索。
治理假健康證,“管證”部門和“用證”企業要不斷完善流程,使證件有得管、用得對。市政協委員路彤建議,相關部門應打破部門數據壁壘,搭建證件管理數據庫和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健康證申請、體檢、審核、發放、查詢全程信息化,確保證件數據不可篡改,執法人員掃碼即可驗證真偽。“平臺須堅持‘用工必查證、查證必驗證、驗證必官網’的工作方法,嚴把審核關,使假證無‘用武之地’。”
路彤還建議,相關部門開展普法宣傳,提高公眾法律意識,通過媒體、社交平臺、社區等渠道推送辦假證的違法后果,鼓勵公眾參與社會監督,引導公眾自覺抵制虛假證件代辦行為,營造全社會共治假證亂象的良好氛圍。